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陈军飞:南水北调助力区域生态治理

新华社客户端南京5月20日电(记者秦华江)
        
       近日,河海大学商学院、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教授陈军飞受访时称,南水北调工程的任务不仅仅是调水,也在助力生态治理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工程通水六年多来,黄淮海流域40多条河流恢复了生机,为水系健康发展、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缓解地下水超采提供了战略保障。
       陈军飞认为,南水北调既是实现我国水资源空间均衡的调水工程,也是助力我国生态治理的生态文明工程。自工程正式通水以来,累计调水超过400亿立方米,生态补水超52亿立方米,沿线超1.2亿人直接受益,为保障我国北方地区水安全、推动我国生态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陈军飞看来,生态补水是防止生态退化、解决生态系统缺水问题的重要手段。自南水北调工程开展生态补水以来,东线工程累计生态补水2.8亿立方米,中线工程累计生态补水49.6亿立方米,河湖湿地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物种多样性也不断丰富。随着优质水源不断输入,受水区缺水局面得到了极大缓解,工程沿线居民的饮水质量了得到了极大改善。南水北调工程促进了受水区节水产业的发展,淘汰了一批高水耗、高污染产业,提高了受水区群众的节水意识。
       为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在生态治理方面的作用,陈军飞建议,继续推进节水优先,助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培养节水产业,政府市场两手发力,推动节水体制机制改革;要健全多元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助力水源区生态保护,建立以水质监测为基础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考虑水源区水资源价值、管理成本、管理难度,实行差异化补偿;推动水资源绿色供应链优化,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水资源供需链,实施水资源绿色供应链定价,提升社会、环境效益;完善生态补水制度,助力生态环境修复,明确生态补水法规条例,建立多部门联动的长效生态补水机制,明确生态补水价格;要推进沿线企业降本减排,助力水资源安全保障,强化宣传引导,健全激励机制,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建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新华社|陈军飞:南水北调助力区域生态治理
分享到: 更多 (0)

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