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基地教授指导的项目《“十年禁渔”下长江江苏段渔民退捕补偿机制研究》获江苏省“挑战杯”二等奖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是我国的经济支撑、生态屏障和战略水源地,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长江生态保护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并深入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为有效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党中央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长江渔民退捕后如何更好地对其补偿、安置和就业保障是一件重要的民生问题。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教授、河海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田贵良指导的2020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梁岚、2019级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李鼎新、2019级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娄文声等同学集体申报项目《“十年禁渔”下长江江苏段渔民退捕补偿机制研究》获第十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二等奖。5月14日,第十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拉开帷幕,省委副书记张敬华出席,比赛以“青春向党,科创报国”为主题,吸引江苏省内17万师生参赛,60个高校373个项目最终闯入决赛。


基地教授指导的项目《“十年禁渔”下长江江苏段渔民退捕补偿机制研究》获江苏省“挑战杯”二等奖(图1)

     “十年禁渔”团队由跨学科、跨专业及“研究生+本科生”的结构组成,团队成员采用“线上政策研读+线下实地走访”的方式在江苏省内深入调研,调研时间10个月,走访沿江8市,路线超过500公里。


基地教授指导的项目《“十年禁渔”下长江江苏段渔民退捕补偿机制研究》获江苏省“挑战杯”二等奖(图2)


基地教授指导的项目《“十年禁渔”下长江江苏段渔民退捕补偿机制研究》获江苏省“挑战杯”二等奖(图3)

      团队根据DIF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及渔民满意度情况,构建了渔民退捕退捕补偿机制,同时对各类补偿进行量化。除现有的捕捞权益补偿、渔船渔具报废补偿外,机制还涵盖了社会保障补偿(囊括失业救助补偿、养老保险补偿及医疗保险补偿),将物质补偿与非物质补偿相结合,采用分年龄段的差别补偿方式有效保障渔民民生。该项目获得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原董事长卢纯教授等多位专家的推荐。团队成员发表了多篇高质量SCI论文,研究结论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同时,该团队也获得了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荣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基地教授指导的项目《“十年禁渔”下长江江苏段渔民退捕补偿机制研究》获江苏省“挑战杯”二等奖
分享到: 更多 (0)

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

联系我们